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

我看書(下)

Jodi Picoult──《Tenth Circle》:看這本書應該是兩個多月前的事了,最初覺得沒有想像中好看,可能被平淡的結局影響。現在回想起來,才發現作者掀起的一些思考議題,原來一直影響著我。這個故事圍繞家庭、夫婦、子女的關係,講的是背叛尋求假裝自欺,感覺來得真實,無奈而沈重。但丁「神曲」的地獄篇中有九層地獄,如果所有罪行中最重是背叛別人,那麼欺騙自己又該當何罪?人總是相信所希望的。「Nothing is easier than self deceit, for what each man wishes, that he also believes to be true.」

Jodi Picoult──《Mercy》:至今已看過她七本小說了,一向喜歡她說的故事,但對於今次的情景設定,我實在覺得有點泛駁。試問一個深愛對方的人,即使想要對方幫她「脫離」痛苦,但又怎會讓他背負起殺人的罪名?撇開這點不說,這個故事還讓我看到男人的自私和脆弱。

Jose Saramago ──《Blindness》:多年前,已有朋友推介這本小說。但都是因為最近的一齣電影《盲流感》,令我想起了此書。這是一本奇情小說,失明變成了傳染病,社會失去了原有的秩序文明,人們失去了生活目標,一切一切,甚至尊嚴。作者將人性推到邊緣,將道德界線推至極限。生存是為了什麼?人跟野獸又有何分別?不論你喜歡這個故事與否,其意識形態,對人類本性引發的疑問,是令人看得心寒心酸。

如果,你對這本書也感興趣,看之前最好有心理準備,因為作者的寫作方式跟一般小說不同,以長篇幅沒有對話框兼冗長的段落來講故事,所以無論是劇情的發展,還是閱讀感都極具壓迫性。更厲害的是,全書沒有分章節,而且角式人物都是沒名沒性,貫徹了作者獨有的風格。

我看書(上)

昨晚,看完 Jose Saramago 的《Blindness》,是時候做個讀書報告。

石田裕輔──《不去會死》:我喜歡看遊記,如果你也是,我會頂力推介這本書。作者為了實現夢想,毅然放棄了安穩的生活,用了七年時間,踏上自行車環遊世界之路。他用自己雙腳自己的方法,實實在在的走遍五大洲的每個角落。你以為他是個體力驚人、意志堅定的言語通?他,從未離開過日本;他不懂其他國家語言,更不諳英文;身體不是特別強壯,偶爾有血尿問題。膽粗粗出發去到第一站的阿拉斯加,也害怕得躲進旅館無法出門;旅途中遇上困難,也會恐懼也會失望也想放棄。石田裕輔,其實跟我跟你一樣,大家都看似是個普通平凡人,不同的,只是他決心要完成自己的夢。

石田裕輔說:「如果你想實現夢想,全世界的人都會幫你的。」

石田裕輔──《用洗臉盆吃羊飯》:這是他第三本著作。他要用味覺,去感受世界。如果你喜歡不去會死,就一定會繼續追看這本書。其實,我是想看他的《最危險的廁所、最美的星空》,只是到現在仍未買到。此書,將收錄作者在旅程中找到的「世界第一」 。期待。

岸本裕紀子(張明敏@譯)──《希拉蕊與萊斯》:對美國政治沒有研究也不感興趣,但對於這兩位叱吒風雲的女性,還是想認識多點。我還是喜歡希拉蕊多一點,她不像天才一像的萊斯般完美,她更具「人性」,而且從成長期間對社會對公益事務的熱忱,令我明白她為何有驚人的能耐去競選總統,繼續在政壇打滾,我開始欣賞她了。

2009年4月18日星期六



人生,太過癮,太好玩了!

前幾天,還搞不清真正的自己,還迷失在憤怒自責猜度的負面情緒中。經過幾天的淨化,心,平靜多了。就好像暴風雨後,看到的一切,都比平常來得皎潔清新。

真的很欣賞藏傳佛教的學習過程--辯經,透過不斷的辯駁,透過反覆的思考,透過正負面的對立,才能領晤經文的真締。這,是一個追求真相的過程。我想,人生或許如是。只要能如實面對自己,能夠自我審視反思,一定可以更了解自己,也能感受活著的意義。

人生,正因為有喜怒哀樂,有高低起跌,有生老病死,更能豐富我們的旅程。既然來到這個世界,我同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能否再有入場券玩多次,那就更要好好的體驗生活。忠於自己,隨心而活。

感激。活著。

感激。遇上。

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

失眠

多久沒有跟自己好好溝通了,這晚,失眠,忽冷忽熱,心靈閉塞,思緒混沌。文字,會是我的解藥。

今年初開始,我無數次想寫文章,可惜,行動力低。原因有很多,但統統是藉口。我是知道的。

三個多月來,總是忙碌的過日子過生活。網球、工作、彈琴、閱讀,幾乎是我的全部,全都直接牽動著我的情緒起伏。可能執著過頭 ,想是累了,就在兩個星期前,突然想去看海,好想靜靜的坐下來,好想頭腦精神完全放鬆。

也是最近才想起的,還有三個多月,工作整整十年。一直在同一間公司,時間愈長,愈不了解自己想要追尋的。從沒轉工,逐漸覺得可恥。夢想,我有嗎?沒有,空想空談還多的是,生活充實有目標,但人生呢?想了良久,彷彿從來沒有。不過,吹噓浮誇冠冕堂皇的說法總是想到的,「享受活著慶幸活過」算是為自己堆砌的吧,是為哄騙自己而產生嗎?說得多麼動聽。

自以為開始看懂世情,但原來根本未夠道行, 明明好清楚只是件雞毛蒜皮的事,卻變成導火線,將不知從何時積累的情緒,一下子爆發出來,這是帶著道德倫理假面具的後遺症?我活得虛偽嗎?我開始懷疑自己。人太懂得欺騙自己,自我形象可以是刻意塑造,這個我是一直僑裝的嗎?我想不到答案。但我信,我會找到答案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