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5日星期一

《徵婚啓事》

電影,如果是改篇小說,我的習慣是先看書,後看戲。

這個習慣不知道是好是壞,好的,可能是對故事對人物有較深入的認識;壞的,總是覺得改編的電影,始終不及原著好看。或許,即使作者將意境人物情節描述得巨細無遺,但每個人在閱讀的時候,所接收所幻想的都不盡相同,受到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,就算忠於原著,也是有所不及。抑或,文字本身就散發着一種獨特而不能取代的魅力。

早就看了台灣作家陳玉慧的《徵婚啓事》,直到近日,才看了在 1993 年拍攝的同名改篇電影。電影,拍出了小說的感覺,即使那種感覺有點不同,但老實說,電影是否忠於原著已經不再重要,重要是,這套戲很好看。劉若英的演出好得沒話說,一班演員的演出更是驚喜。

戲中加插了一段小故事,這是沒有在小說出現的,而我卻十分喜歡。我截錄了其中一段對話。

「其實中國人比較喜歡講情。我們看這字。〝情〞,是從心,從青。青是有生命、再生的意思,所以我們講情的時候,其實是一種循環。它不是一霎那燒掉的,是包含了很多的關心、體諒、責任。愛,是沒有責任的。愛,是一種本能。譬如說,愛是一種性,它是生物的、直接的、動物的,而情就必須要有更多的承担,更多的體貼。」

或許,這才是愛情。

「選擇你所能承擔的,就往前走。」

或許,這就是人生。

如果你喜歡台灣的小品電影,這套戲,我誠意推介。

我在讀:有關陳玉慧的兩本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