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日本發生的屠殺事件,一陣陣悲哀的感覺,一直纒繞心頭。
受害者,我當然同情,但其實,心底裡,我更為兇手難過。
我沒有細看新聞報道,只知道他是一位約廿歲的年青人。是什麼迫使一個人走上絕路?是什麼令他怨恨全世界?是什麼令他濫殺無辜來渲洩?我不懂心理學,我只知道,有些人會為了得到某些快感而殺人,但他,好像不是,疑兇被捕後,他無言他難過他痛哭。原來,他,沒有朋友,他,覺得自己很醜陋,他說:「我垃圾不如,垃圾都可以循環再造。」
錯,是肯定,無論怎樣,他沒有權利剝奪別人的生命,他應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。但,我還是覺得很心酸,我想,他極端厭惡自己,他的世界是何等痛苦,旁人根本無法理解和想像那種感受。他,不是天生的殺人狂,這個小男孩可憐得很,他,極度討厭生存卻又得繼續生活,連結束自己生命的勇氣都沒有,於是,怨恨積累,直到某天一發不可收拾,便以屠殺的方式,引起關注,對社會對生命作出控訴。
見到有些評論會說這些濫殺事件,是因為暴力血腥的遊戲漫畫電影荼毒了青少年,但,一個問題的發生,是這樣單純嗎?這個可以是社會的問題,可以是年青人的問題,可以是父母家長的問題,可以是生活環境的問題,可以是大家的問題……
我想,如果兇手可以遇上一個朋友,有一刻曾被關心,有一刻曾經被愛,結局,可能不再相同。
我們也曾嘲笑過像他的人嗎?我們有否遺忘了一些等待被愛的人?
是Jody Picoult的《Nineteen Minutes》,讓我對這類悲劇,有了不同角度的反思。
只願,悲劇不再發生。
2 則留言:
繁榮鬧市 人近個心不接近
人常在笑 誰又笑得真
人又似天天去等
夢想總不會近
人漸老 那希望 變做遺憾
繁榮暫借 難望遠景只看近
浮華暫借 難望會生根
誰願意想得太深 但這心早烙下印
毋問我 每分力 是為誰贈
這是片 暫借的快樂遮不了恨
這是個 暫借的美夢生不了根
繁榮現象又似路人
在你身邊不顧地過
誰為你 誰為我 我不禁問
歌名: 借來的美夢
作詞:鄭國江
作曲:彭健新
發佈留言